謝菲爾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簡稱謝大,世界百強*,英國頂尖*。位于英格蘭第四大城市謝菲爾德市,在英國一直享有美譽。其建校歷史可追溯到1828年。
作為英國的百年老牌*之一,謝菲爾德大學以其卓越的教學質(zhì)量與科研水平而享譽全球,共培養(yǎng)出了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謝菲爾德大學在教學與科研方面有崇高的聲譽,在7年一次英國官方組織研究卓越框架(REF)評估中,謝菲爾德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全英第12名。作為英國最著名6所的“紅磚大學”之一,謝菲爾德大學是英國眾多百年老牌知名大學中最具有國際聲望的世界一流大學之一,為世界大學聯(lián)盟成員、英國常春藤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歐洲大學工會(EUA)、聯(lián)邦大學公會(ACU)、白玫瑰大學聯(lián)盟的成員。謝菲爾德大學商學院獲得AACSB(國際高等商學院協(xié)會)、AMBA(英國工商管理碩士協(xié)會)和EQUIS(歐洲教育認證)三大資格認證成為全球第57個擁有一流商學院的大學。
2015/16QS世界大學排名第80位,在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英國21名。
謝大在1998年、2000年、2002年、2007年四度榮獲“女王年度獎章”,同時在2001年獲Sunday Times評選為“年度大學”,2011年獲“泰晤士高等教育 (Times High Education)”評選為“英國年度大學(UK University of the Year)”。
主要成就
作為英國百年老牌*,謝菲爾德大學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地眾多優(yōu)秀學子向往的*夢想。謝菲爾德大學從最初的四所學院114名學生發(fā)展到今天的六大學院兩萬四千多名學生,其優(yōu)良的教學品質(zhì)及研究環(huán)境培育了許多世界上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五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眾多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知名人物。
諾貝爾獎得主
1945 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
Lord Florey (Joseph Hunter Chair of Pathology 1932-35) 對青霉素(盤尼西林)進行分離與純化,并發(fā)現(xiàn)其對傳染病的療效。
1953 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
Sir Hans Krebs (Lecturer in Pharmacology 1935-45,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1945-54) 提出克雷布斯氏循環(huán)理論,which explains how life-giving energy is set free in cells by oxidation of glucose to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1967諾貝爾化學獎
Lord Porter (Professor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5-66)發(fā)明閃光光解的脈沖技術(shù),a technique which enabled chemists for the first time to measure the speed and mechanism of certain reactions that occurred too quickly for detection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1993 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
Richard Roberts (BSc Chemistry 1965,PhD 1968) 發(fā)現(xiàn)不連續(xù)基因,thereby disproving the long-held theory that genes in plants and animals were made up of continuous segments of DNA. This has important biological,medical and evolutionary consequences.
1996 諾貝爾化學獎
Sir Harry Kroto (BSc Chemistry 1961,PhD 1964) 發(fā)現(xiàn)一種新形式的碳分子—碳六十(buckminsterfullerene),which stands alongside the two other well-defined forms,diamond and graphite.
其他重要記錄
1917 謝菲爾德大學冶金系學生 Harry Brearley 發(fā)明不銹鋼
1920 Edward Mellanby 教授發(fā)現(xiàn)維他命D,并利用其治愈軟骨癥(佝僂病)
1930 Cecil Paine 博士首次將青霉素(盤尼西林)應用于臨床治療并予以文獻記載
1931 Amy Johnson 獨自飛越澳州
1938 Donald Bailey 發(fā)明倍力橋(Bailey bridge)
1967 謝菲爾德大學學生 Helen Sharman 成為第一個英國籍太空人
史上最大恒星
2010年7月21日,英國的天文學家宣布,由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學家保羅·克勞瑟帶領的研究隊伍使用位于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超大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NGC3603和R136a兩個星團,發(fā)現(xiàn)了迄今質(zhì)量最大的恒星,它在形成初期質(zhì)量或可達太陽質(zhì)量的320倍,亮度接近太陽的1000萬倍,表面溫度超過4萬攝氏度。
以上就是成都出國留學服務中心為您提供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主要成就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內(nèi)容請進入留學英國欄目 查看